全站搜索

自动化智造 成功之路

Intelligent leadership in industrial upgrading

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有哪些?

技术前沿 280

一、 ‌物理处理工艺

  1. ‌沉淀/过滤‌
    • 重力沉降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泥沙,结合砂滤器、微滤器等机械过滤,悬浮物去除率可达80%以上。
    • 精密过滤器(精度≤10 μm)用于水质精细化处理,满足回注地层要求。
  2. ‌离心分离‌
    • 高速离心机(转速≥3000 rpm)高效分离油脂和轻质物质,适用于含油量>500 mg/L的返排液。
  3. ‌气浮技术‌
    • 旋流溶气气浮(CDFU)去除胶体物质,配套专用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PAC)可提升浮选效率30%。

二、 ‌化学处理工艺

  1. ‌氧化破胶‌
    • ‌芬顿氧化‌:投加Fe²⁺/H₂O₂,羟基自由基降解有机物,COD去除率≥80%;
    • ‌臭氧催化氧化(CDOF)‌:搭配催化剂(如Fe₃O₄),处理高粘度返排液(含胍胶、聚合物),破胶时间≤4小时。
  2. ‌混凝/絮凝‌
    • PAC(聚合氯化铝)投加量1.2-3 kg/tds,配合PAM(聚丙烯酰胺)加速絮体形成,缩短沉淀时间至2小时以内。
  3. ‌中和与破胶剂‌
    • pH调节至6.0-8.0,过硫酸铵破坏压裂液黏性结构,降低返排液粘度至≤10 mPa·s。、

三、 ‌生物处理工艺

  1. ‌活性污泥法‌
    • 好氧微生物降解水溶性有机物,适合COD≤1000 mg/L的返排液,水力停留时间≥24小时。
  2. ‌厌氧消化‌
    • 产甲烷菌群降解复杂有机物,同步回收沼气(甲烷含量≥60%),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COD≥5000 mg/L)。

四、 ‌组合工艺实例

工艺流程核心技术与优势适用场景
‌混凝-氧化-膜分离‌PAC絮凝+臭氧催化氧化+反渗透膜,COD去除率≥95%,产水TDS≤1000 mg/L68高盐高有机物返排液回用
‌CDOF+CDFU+过滤‌臭氧催化氧化降粘+旋流气浮除渣+多介质过滤,处理后悬浮物≤10 mg/L,粒径中值≤2 μm46回注低渗透油层
‌MVR蒸发+结晶分盐‌机械蒸汽压缩蒸发浓缩,分盐结晶氯化钠、硫酸钠等,盐分回收率≥95%6高盐废水零排放要求场景

五、 ‌处理后去向与标准

  1. ‌回注地层‌
    • 执行双十标准(悬浮物≤10 mg/L,粒径中值≤2 μm)或双三十标准(渗透率<50 mD的地层)。
  2. ‌循环利用‌
    • 产水浊度≤5 NTU,钙镁离子总量≤200 mg/L,满足压裂液配制水质要求。
  3. ‌达标排放‌
    • COD≤50 mg/L,石油类≤3 mg/L,重金属(砷、汞等)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限值。

‌:工艺选择需结合返排液特性(如含油量、COD、盐度)及最终用途,低渗透油藏回注建议优先采用“氧化+气浮+过滤”强化处理组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油气田压裂返排液预处理设备技术要点

    36

    一、预处理设备主要类型‌移动式撬装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包含预热、加药、搅拌反应、沉降、过滤等功能模块,可实现现场快速处理‌。典型设备单小时处理能力达12.5吨,日处理量150吨,配备发电机组或外接电源‌。‌气浮设备‌利用多相流泵实现气液混合,气泡平均直径≤50...

    查看全文
  •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中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32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主要污染物 ‌ 注‌:返排液的污染物组合具有地域差异性,例如四川盆地页岩气田以高盐、高有机物和放射性元素为特征‌36,而其他地区可能以重金属或油类污染为主‌。 ,

    查看全文
  • 高分子絮凝剂对压裂返排液处理的研究

    52

    高分子絮凝剂在压裂返排液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絮凝剂类型选择、处理条件优化及组合工艺开发等方面,以下为相关进展的总结: 1. 絮凝剂类型与选择‌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如聚合硅酸铝铁(PAFSi)结合了聚硅酸的吸附架桥作用与金属盐的电中和能力,在去除浊度、...

    查看全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