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自动化智造 成功之路

Intelligent leadership in industrial upgrading

处理返排液时,如何选择适合的混凝剂?

技术前沿 140

处理压裂返排液时,混凝剂的选择需结合水质特性、处理工艺及目标,通过实验优化确定。以下是关键步骤和原则:

一、‌明确水质特征‌
‌污染物类型分析‌
检测返排液中的悬浮物、油脂、胶体物质及有机物浓度,例如:高黏度冻胶需优先破坏胶体结构,含油返排液需结合除油处理。
若含硼等特殊污染物(如硼浓度>5mg/L),需采用交联-沉淀法等针对性工艺。
‌水质参数测定‌
测定pH值、温度、浊度、COD、离子浓度(如钙、镁、铁离子)等参数,为混凝剂类型及用量提供依据45。例如:pH值影响混凝剂水解形态,需通过中和反应调整至适宜范围(如pH 6-8)。

二、‌筛选混凝剂类型‌
‌常用混凝剂类型‌
‌无机盐类‌: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氯化铁(FeCl₃)等,适用于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有机高分子类‌:如聚丙烯酰胺(PAM),可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增强絮凝效果,尤其适合高黏度返排液。
‌特殊污染物适配‌
针对含硼返排液,可联合聚乙烯醇(PVA)等材料,通过交联沉淀法去除硼离子。
高浓度有机物返排液需结合氧化预处理(如臭氧催化氧化),再投加混凝剂以提高COD去除率。

三、‌实验优化确定最佳方案‌
‌烧杯试验步骤‌
取多份等量水样,分别投加不同混凝剂(如PAC、PAM、FeCl₃等),控制搅拌速度(如中速130r/min)和时间(如5min)。
观察矾花形成速度及沉降效果,测定上清液浊度、COD等指标,选择浊度最低的混凝剂及投加量。
‌参数调整‌
优化药剂投加顺序:如先加PAC破胶,后加PAM增强絮凝。
控制药剂用量:通常无机混凝剂投加量为100-2500mg/L,PAM为0.5-2mg/L。

四、‌成本与工艺适配性评估‌
‌经济性考量‌
对比药剂单价、投加量及处理效果,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组合(如PAC+PAM)。
自动化加药系统可减少人工干预,降低长期运行成本。

‌工艺协同性‌
结合后续处理单元(如气浮、膜分离)需求,选择不干扰后续工艺的混凝剂。例如:避免残留混凝剂堵塞膜组件。

五、‌实际应用案例参考‌
‌案例1‌:鄂尔多斯油田返排液(硼浓度13.45g/L),采用聚乙烯醇交联-沉淀法,无需复杂设备,成本低且操作简便。
‌案例2‌:某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经PAC(2500mg/L)混凝后COD去除率达80%,污泥沉降比20-25%。
通过以上步骤,可系统筛选出适配性强、经济高效的混凝剂方案,确保返排液处理达标(如SS≤50mg/L、COD≤100mg/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陶瓷膜技术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如何

    58

    陶瓷膜技术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因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解决方案,具体应用及特点如下: 一、核心应用场景‌油水高效分离‌陶瓷膜通过均匀可控的孔径(微滤至超滤级别),可有效截留油田污水中的乳化油、分散油及微小油滴,尤其适用于高含油废水...

    查看全文
  • 油田压裂返排液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40

    油田压裂返排液的主要成分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无机盐及金属离子‌二价金属离子‌:包括Ca²⁺、Mg²⁺、Fe²⁺等,易与碳酸根、硫酸根离子结合形成垢状沉淀‌。‌无机盐类‌:如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镁等‌。‌重金属及总硫/铁‌:可能含有汞、镉、铅等重金属,以及总硫、总铁...

    查看全文
  • 如何降低压裂返排液处理的操作风险?

    45

    一、优化药剂投加与处理工艺‌分阶段加药与参数监测‌采用“一次测量+分次加药”模式,通过实时监测返排液参数(如盐度、悬浮物浓度)动态调整药剂用量,减少一次性过量使用强酸或强氧化剂的风险,同时提升处理效率‌16。例如,在过滤后增设二次加药装置,可避免药剂浪费...

    查看全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