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自动化智造 成功之路

Intelligent leadership in industrial upgrading

压裂返排液处理的标准和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技术前沿 260


压裂返排液的处理标准根据最终去向可分为以下三类:
‌回注地层标准‌
需满足油田回注的“双十标准”(悬浮物≤10 mg/L、粒径中值≤1 μm)或“双二十标准”(悬浮物≤20 mg/L、粒径中值≤2 μm)‌。
‌循环利用标准‌处理后水质需达到压裂液配制要求,如pH值、悬浮物、含油量等指标符合体系需求‌。
‌达标排放标准‌需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重点控制COD、石油类、悬浮物等污染物浓度‌。
常用处理方法

一、物理处理
‌沉淀/气浮‌:通过自然沉降或气浮技术去除悬浮物和油类,常用作预处理‌。
‌过滤/吸附‌:采用多介质过滤或活性炭吸附进一步降低浊度和污染物浓度‌。

二、化学处理
‌混凝/氧化‌:投加混凝剂(如PAC、PAM)去除胶体物质;高级氧化(如臭氧、Fenton试剂)降解难分解有机物‌。
‌中和/破胶‌:调节pH值或加入破胶剂(如过硫酸铵)破坏压裂液黏性‌。

三、生物处理
‌微生物降解‌:利用好氧或厌氧菌群分解有机物,适用于低毒、可生化性较好的返排液‌。

四、组合工艺
‌预处理+深度处理‌:例如“混凝-氧化-膜分离”组合工艺,可高效去除COD和悬浮物,满足回用或排放要求‌。
处理后去向
‌回注地层‌:处理后符合回注标准的返排液重新注入油层‌。
‌循环利用‌:作为压裂液配制用水或回注水循环使用‌。
‌达标排放‌:经深度处理后达到环保标准外排‌。
技术难点与发展趋势
‌挑战‌:高黏度、高COD、成分复杂导致处理成本高,部分化学法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趋势‌:研发低成本、低能耗的联合工艺(如电化学+生物处理),提升资源化利用率‌。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压裂返排液处理设备对放射性物质的处理方法

    30

    压裂返排液中的放射性物质(如铀、钍、镭、氡等)主要来源于地层中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处理设备需通过多级工艺组合实现针对性去除或控制,具体方法如下: 注:实际工艺需根据放射性物质种类、浓度及排...

    查看全文
  • 压裂返排液处理设备去除钙离子的方法

    98

    压裂返排液处理设备去除钙离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 ‌化学沉淀与药剂软化法‌ 通过投加复合碱(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等)调节废水pH值,使钙离子形成碳酸钙或氢氧化钙沉淀‌。结合无机絮凝剂(如PAC)和有机絮凝剂(如PAM),通过絮凝沉淀去除生成的钙化...

    查看全文
  • 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注入氮气的作用

    29

    一、‌高效返排与井筒清洁‌‌快速清除压裂液‌氮气注入后通过气举作用加速返排液排出,减少压裂液在地层中的滞留时间,降低对油气层的二次污染风险‌。‌提升返排效率‌氮气低密度特性可降低井筒内流体静压,促进压裂液快速返排至地面,缩短作业周期并提高单井产能‌。 ...

    查看全文
  • 油田废水处理技术-电化学法

    396

    电絮凝法   电絮凝就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利用可溶性阳极产生的阳离子在溶液中水解、聚合形成的一系列多核羟基络合物,这些络合物可起到凝聚、吸附的作用。并且在电解过程中,阴极不断产生氢气的微小气泡,这些气泡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能,在上浮过程中可将悬浮...

    查看全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