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自动化智造 成功之路

Intelligent leadership in industrial upgrading

油气田开采废水处理技术

技术前沿 610

油气田开采废水处理技术涉及多级工艺组合,需针对废水特性(高含油、高悬浮物、高矿化度等)进行针对性处理。以下是主要技术分类及流程:

一、预处理技术
‌物理拦截‌
通过格栅、调节池等设施去除大颗粒物、悬浮物和油脂,降低后续处理负荷‌12。
‌均质调节‌
调节水质水量,减少波动对后续工艺的影响‌13。


二、油水分离技术
‌重力分离‌
利用油水密度差异实现分层,适用于悬浮油(>100μm)去除,但设备占地较大‌13。
‌气浮法‌
通过微气泡吸附乳化油(0.1~10μm)上浮分离,工艺成熟但药剂消耗量大‌12。
‌膜分离技术‌
超滤、反渗透等可处理溶解油(<0.1μm)及乳化油,但膜成本高且易污染‌23。

三、混凝沉淀技术 ‌混凝剂投加‌(如PAC、PAM) 通过电中和、吸附架桥等作用,将胶体颗粒和微小油滴聚集成絮体沉淀‌2。 ‌高效沉淀池‌ 结合斜管/板沉淀,提升悬浮物去除效率‌12。

四、生化处理技术 ‌厌氧生物法‌ 利用厌氧菌降解有机物,适用于高COD废水,但需控制硫化物等抑制因素‌35。 ‌好氧生物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进一步降解溶解性有机物,但对高盐废水适应性差‌13。 ‌生物强化技术‌ 引入特定菌种处理难降解污染物(如聚合物残留)‌35。

五、深度处理技术 ‌高级氧化法‌ ‌臭氧/过氧化氢联用‌:生成羟基自由基(·OH)高效降解有机物‌5。 ‌铁碳微电解‌:通过微原电池效应实现电化学还原与絮凝协同作用‌5。 ‌吸附法‌ 活性炭或亲油材料吸附残余油类及溶解性污染物‌26。 ‌离子交换/电渗析‌  - 适用于高矿化度废水脱盐,但成本较高‌3。

六、技术难点与发展趋势 ‌难点‌ 高含水期(>90%)采出水成分复杂,含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强化采油残留物‌37。
低渗透油田对回注水质要求更高(悬浮物<1mg/L,粒径<1μm)‌37。

趋势‌
‌组合工艺优化‌:如“气浮+生化+膜分离”实现高效低耗‌34。
‌资源化利用‌:达标废水用于配制聚合物驱油或农田灌溉‌68。
‌智能化设备‌:集成在线监测与自动控制系统提升稳定性‌3。


以上技术需根据具体水质、处理目标(回注/外排/回用)及成本要求进行组合设计,以实现高效、低耗、环保的处理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401

    含油污泥是一种由石油烃、水、固体颗粒物和其他物质(如重金属)组成的固态/半固态复合物,因毒性和易燃性被归入危险废物管理。我国含油污泥年产量高达500万吨,其中含有15%~50%的石油烃。含油污泥的处理要兼顾无害化和资源化。基于其组成、性质和危害,介绍了含油污...

    查看全文
  • 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53

    一、主要处理技术分类‌物理处理技术‌‌沉降工艺‌:通过自然沉降或混凝沉降去除悬浮物和油类,适用于高渗透油层‌。‌过滤工艺‌:采用单层/双层滤料、核桃壳或纤维束过滤,针对低渗透油层需结合二级或三级深度过滤‌。‌气浮技术‌:包括溶气气浮、回流式气浮等,用于去除...

    查看全文
  • 油田压裂返排液水处理回注标准

    34

    油田压裂返排液回注水质标准 一、悬浮物与粒径控制‌核心标准‌(双十标准):悬浮物(SS)≤10 mg/L,粒径中值≤2 μm,适用于高渗透率地层(如砂岩储层)‌。部分油田根据地质条件(如低渗透率)放宽至:‌双二十标准‌:悬浮物≤20 mg/L,粒径中值≤2 μm;‌双三十标准‌:...

    查看全文
展开更多